400-640-7776

15639090097(微信同号)

当前位置:首页 - 公司新闻

科技强训·向海图强:渡海登岛训练装备的技术标准与实践路径

作者:超级管理员      来源:本站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3      日期:2025-10-31 15:15:54

    一、需求牵引

    现代联合登陆作战强调“由海向陆、多维一体”,核心在于能否在限定时间窗口内完成由舰到岸、由岸到纵深的连续突破。渡海登岛训练场的设计必须直面积浪、暗礁、人工障碍、敌火压制等多重变量,系统锤炼部队在动态环境中的生存、突击与控域能力,为战法验证与能力生成提供可重复、可量化、可迭代的实验平台。

    二、核心能力指向

    复杂海况下的武装泅渡与平台操控——在浪涌、低能见度、潮流剪切条件下,保持队形、节省体力、隐蔽接敌,是渡海登岛行动的第一道关口。

    滩头障碍连续突破——同步处置天然礁石与人工轨条砦、混合雷场,实现“破障—标记—扩口”无缝衔接,为后续梯队打开生命通道。

    立体突击上陆——整合冲锋舟、两栖突击车、直升机、无人潜航器,形成水面、空中、水下同步抵滩态势,提升渡海登岛突击尖刀的突然性与持久性。

    多兵种登陆场协同——打通陆战、特战、工程、防化、后保等单元的信息流、火力链、保障链,确保先头夺占与纵深巩固的节拍一致。

    上述四条能力主线构成训练场课目设置与评估标准的逻辑原点。

    三、功能模块配置

    (一)出发装载区

    可模拟“舰到岸”“岸到岸”两种出动样式,配置潮汐浪涌仿真系统,为渡海登岛初始阶段的快速装载与编队展开提供环境支撑。

    (二)泛水编波水域

    通过可调水深区与机动限制浮标阵,演练泛水、编波、队形变换、敌火威胁下的疏散与再集结,重点锻造渡海登岛中段平台操控与队形保持精度。

    (三)滩头障碍区

    模块化轨条砦、菱形拒马、仿真防登陆钢桩及可复位雷场模拟器可按想定快速重构,配套破障机器人与爆破通道标记系统,实现破障流程标准化。

    (四)模拟峭壁攀登区

    利用自然岸线与人工岩壁复合,设置多路径攀登路线并嵌入敌火力点,锤炼突击分队垂直上陆、侧后迂回、制高点夺控技能,为渡海登岛提供“非对称”突入选项。

    (五)纵深城镇作战区

    构建复合式建筑群与地下管网,可展开清剿、封控、要点防卫等课目,衔接滩头夺占后的控域需求,形成渡海登岛“抢得上、站得稳、展得开”完整链路。

    (六)导调评估中心

    集成北斗定位、光电测量、生物特征采集与AI轨迹判读,对单兵、平台、分队进行伴随式数据采集,实现训练过程可追溯、问题可回溯、能力可成长,为渡海登岛战法持续迭代提供实证依据。

    四、建设原则

    实战牵引:所有设施、流程、想定均以渡海登岛典型任务为输入,杜绝冗余景观化。

    弹性重构:采用可移动、可升降、可替换的模块化设计,支持昼夜、高低强度、多兵种轮换训练。

    安全可控:设置多重冗余保险、区域隔离、环境洗消系统,确保高险课目训练“可摔、可炸、可烧”而不殃及人员与生态。

    科技赋能:引入虚拟仿真与实兵实装融合技术,实现“先虚后实、以虚促实”,降低训练成本、提升组训效率。

    五、结语

    渡海登岛训练场不是简单场地堆砌,而是面向未来联合登陆使命的能力孵化器。只有紧扣“复杂海泅渡、快速破障、立体突击、协同控域”四大核心能力,按“模块化、可评估、可迭代”思路持续优化功能布局,方能确保部队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能高质量完成渡海登岛任务,为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提供坚实的能力底座。

渡海登岛_副本.png

全国咨询热线

400-640-7776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六8:30—18:00

15639090097(同微信)
服务时间:7*24小时

备案号:豫ICP备07500855号-20

页面版权所有©河南建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